春耕夏耘,始得硕果盈枝——王晶晶老师的新校区“拓荒”札记

首页    成长故事    春耕夏耘,始得硕果盈枝——王晶晶老师的新校区“拓荒”札记

春耕夏耘

始得硕果盈枝

 

 

 

 

 

 

王晶晶老师的

新校区“拓荒”札记

 

 

 

 

 

 

 

“秋风起兮白云飞”,秋日的操场上正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加油声,微凉的风无法冷却青春的热血,一场关乎学院荣誉的“活力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王老师,我们学院女生4×100接力拔得头筹!”

一个学生兴奋地跑过来,“监督”我在记分板上给他们学院记上10积分。

“啊,你们学院也太强了吧!”

“我感觉下一个项目xx学院更有优势,他们之前练得可好了!”

“我们学院怎么积分这么少?下个项目要加油呀。”

我坐在计分板旁边,他们的青春气息快要把我淹没,清脆嘹亮的讨论声在我耳畔回荡……

一声哨响,下一个比赛项目开始。运动员展现出的青春激昂的风采,观众们纷纷摇旗呐喊,那整齐划一的助威声,让我的情绪随之高昂。这一刻,学生时代参加运动会时那种熟悉的激动人心的感觉瞬间涌出,只是这一次,我不再是学生,而是老师。

四年前,我心怀理想,毅然踏上孜孜以求的教育之路,一千多个日升月落间,我有过迷茫,有过困惑,有过挫败,但我的脚步从不曾犹豫退缩,支撑我坚定前行的是内心深处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赤诚的爱。

此刻,回看来时路,才发现,那些探索的脚印,那些月下的沉思,那阳光下的汗水,早已化作如今的林丰木秀,芳菲满园。

 

— —

大家好,我是王晶晶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是教育学硕士。2019年我加入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现任十一学校北校区生物教师。我一直相信,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2021年,十一学校在海淀北部成立了北校区。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这一十一学校发展史上的大事件,成为了北校区“拓荒”的一员,担任北校区初一生物组教师,并负责北校区实践活动项目组,为学生的发展设计、举办各类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看似平常最崎岖,成功容易却艰辛。”2021年7月,我们团队开始筹备新校区的第一个重大活动——入学教育。最初我们无从着手,因为项目组所有老师都没有设计过入学教育,甚至不清楚什么是入学教育。面对眼前的障碍,绕道而行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只有大胆地探索,勇敢地攀越,才能有于顶峰观长风浩荡之时。

我们联系上本部团委老师,向其请教入学教育的筹办经验:

“柳老师,请问入学教育有哪些基本环节?设计思路是什么?”

“其实入学教育没有固定的环节和活动形式,只要围绕着‘仪式感、适应、北校区特色’来设计就可以了。”

柳老师的指点打开了我们思绪的闸门:

“‘十一梦想’项目富有仪式感,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模拟选课走班’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这两个项目可以保留下来。”

“北校区的特色就是学院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更有创意、更有仪式感的方式加入学院,比如在“学院树”上按手印。”

“是的!还可以举办‘启航之夜’,让学生展示自我,给学生们一个印象深刻、仪式感满满的初中生活的开端!”

……

—十一学校北校区学院树—

8月31日入学当天,当学生伴随着激昂大气的音乐,踩着红地毯、走过“梦想门”,和院长击掌,眼里闪着动人的光芒时;当所有学生都竭尽所能、奋力向上,争取把自己的手印拍到学院树最高处时;当他们在探索校园环节中,发自内心地表现出对校园生活的好奇和新的旅程的期待时,我能感受到那些经过我们创作团队教师们的手播撒在学生们心田中的教育的种子在悄悄萌芽。

 

 

 

 

 

 

 

 

在北校区工作的第一年,我们极智穷思地设计和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活动,但有些活动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院的需求。

问题出在哪里呢?

“你有没有想过,你设计的活动是不是学生真正喜欢和需要的呢?”

当我困惑不已时,一位老教师的话让我醍醐灌顶。

是啊!以老师为主体的项目组,在设计活动时,会忽略太多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活动的教育意义更为重要!

于是从初一的第二学期开始,我的工作增加了一项重要的内容:把活动设计和组织主导权交还给学生。这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我们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组织活动的经验;平时基本都住宿,信息沟通效率低。

要让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只能循序渐进。初一下学期,我们先招募了几个校园文化日策划团队,让他们自己设计文化日活动;成立了综合实践课程志愿者团队,让学生协助组织“名师讲堂”、“学长有约”、“学生影院”等综合实践课程。

在这一学期的活动体验中,有一部分活动取得成功、备受瞩目,有一部分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很遗憾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生们宝贵的人生经历。这些经验也让我对于学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信任:对于十一的学生而言,有一部分活动是他们有能力独立完成的,而另一部分是他们在教师的督促和帮助下可以达成目标的。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初一下学期结束后,活动和志愿者团队中有一些能力较强、愿意为北校区师生做贡献的同学获得了较高的民主支持率,北校区第一届学生会顺利成立。

 

—学生活动留影—

2022年的线上狂欢节,让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在这一年中的快速成长。

从宣布组织狂欢节活动开始,学生负责团队积极找我沟通,我们很快定下了线上狂欢节北校区活动方案。按照我们的方案,为了能顺利推动狂欢节,需要组建三个团队:年级活动策划团队、教师表情包制作团队、教师形象设计团队。在团队组建后,团队负责人内部又重新进行分工,将任务交给不同的志愿者。他们自己制作问卷、按照实际情况自己组织会议,整个过程分工合理、井然有序,让我十分佩服。

一场难忘的狂欢节结束后,我由衷地对学生说:“你们简直太厉害了!!为大家感到骄傲!”。这是作为一个老师最为欣慰和自豪的时刻。

 

左右滑动查看

 

—狂欢节学生线上互动—

教育无形,润物无声。实践证明,校园活动的策划与组织,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和巨大的教育力量。

比如,在“活力运动月”的活动中,因为所在学院积分排名第二,学院痛失金牌,一位小姑娘找到我哭出了声,她说“就差一点,我们院长就可以上台领金牌了”。我想她的泪水里既有与金牌失之交臂的遗憾,亦有未能助力学院夺得荣誉的悔疚,而支撑她行为背后的动机一定是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校园运动会—

再如,在第二次入学教育中,已经荣升学长学姐的“老初一”,给“新初一”的小朋友们讲解学院的名称和意义,在他们过梦想门时演奏,跑前跑后做志愿者。这是学院之间的传承,更是学生爱的传递。

 

 
 
 

—新生入学教育—

有了丰饶的土壤、阳光雨露与和煦的春风,树苗便能恣意成长为它最理想的模样,从而孕育出绚烂的青春之花。学生的成长也是一样,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提供资源和指引方向,为学生打造出自由、温暖的成长乐园。在这片乐园中,学生可以尽情地探索尝试,去唤醒自己、发现自己、展现自己、提升自己、成为自己。

 

 

 

 

 

 

 

—王晶晶老师与学生互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十一学校创设的多元平台,是学生们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丰富多样的活动如雨润花开般滋养、培育了学生们的各项能力和意志品质。

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转眼已在教育之路上行进了快四年,四年来一路上下求索,埋头耕耘,蓦然抬首,惊觉自己已于混沌中摸索出一条理想之路,于荒原中开垦出一片教育之林,在孜孜不倦的春耕夏耘后,终见林丰木秀,芳菲满园,得享盈枝硕果的喜悦。

 

 

 

 

2023年4月13日 15:1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