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剧孕育梦想,让收获不止舞台

首页    成长故事    让戏剧孕育梦想,让收获不止舞台


 

 

 

 
 

嗨,大家好,我是罗亦肖老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在是北京市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的戏剧教师,欢迎大家了解我的戏剧课探索之路。

 

 

Drama education

 

01

揭开“戏剧课”的神秘面纱

 

 
 
 

 

关于戏剧课程,大家在向往与期待的同时,也总是有很多好奇——

好奇宝宝甲

听说现在的中学特别先进,初中的学生就开始学习戏剧课程了,我们都是大学的时候才有机会接触戏剧的。

是呀,戏剧是十一学校特色的必选课程,到2022年,随着最新一版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发布,戏剧正式成为五大艺术小学科之一,各地各校对戏剧课程的热情和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罗老师

好奇宝宝乙

你们学校的学生真幸福!

是啊,十一学校在十年前进行了艺术课改,将戏剧纳入了中学艺术课程体系,以经典剧目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了多门话剧、音乐剧、舞剧课程供学生选择。

罗老师

好奇宝宝

戏剧课程是要教孩子们演戏吗?如果害羞可以不上舞台吗?

其实,学校之所以要在中学阶段开展戏剧教育,目的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舞台艺术家,学生不需要有太大压力哈!

罗老师

好奇宝宝丁

上戏剧课有什么好处?

我们的课程是想要通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当众表达等戏剧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察他人情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共情能力等,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

罗老师

 

 

Drama education

 

 

 

(学生在戏剧课上进行表演练习)

 

 

 

 

02

小小的“定格练习”  大大的心灵成长

 

 
 
 

 

我在读硕士期间参加了北京市教委“高参小”项目,在东城区一所小学教授戏剧课程,那是我第一次面对非专业的学生,也是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戏剧育人的功能。

一次课上,我带学生做画面定格练习,规定情境是校园运动会,要求每位同学都要为自己设计出符合这一情境的人物设定和动作定格。一位学生表演的动作是走路,我问他“你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学生很随意地回答:“我只是一个路人,特别简单!”。

“哦?那这位路人有什么性格特点?他走路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他现在要去哪里呢?”

学生听了我的问题,想都没想就回答说:“我就是一个纯路人,没有特点啊。”当时刚好有几个学生正从窗边走过。我让他看向窗外:“你看他们是不是路人?”“是啊”,我再问“那反过来,他们看你是不是也觉得你是路人?但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没有姓名、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考一百分或零分都行、没笑过也没哭过的‘纯路人’吗?”,他立刻反驳说“我不是!”。

接着我又请班里的其他同学来描述他们眼中的这位同学,随着越来越多的描述他的形容词的出现,他的脸红了:“老师,我懂了,原来,路人和我一样也是有性格、有独特经历的人,我以后应该多去了解别人。”

后来,我明显地发现这位同学变得更愿意关注、帮助他人了。期末的时候,他还骄傲地给我展示了他获得的“友爱之星”的奖状。看着这位同学的积极变化,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戏剧教育的魅力,也确定了自己未来事业的选择——成为一名基础教育学段的戏剧教师,用戏剧的思维和方法去影响更多的孩子。

在十一学校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遇见了很多年龄、性格、背景不同的孩子,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看到有很多孩子因为戏剧课程而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更愿意做出新的尝试,能与同伴更好地相处,愿意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甚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我更加认可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也更加相信了美育的重要作用。

 

 

Drama education

 

 

 

(罗亦肖老师在教育年会上进行主题分享)

 

 

03

让戏剧的余音久一点,再远一点

 

 
 
 

 

在中学执教戏剧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对老师来说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我作为一名戏剧专业院校毕业的老师,初入十一就被寄予了厚望——老师们都希望我能为这样一门当时既无独立课标,又无标准教材,还缺乏教研成果的学科课程探索出一条更科学、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之路。如果由老师全权包揽,指导学生排出一部精彩的话剧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何在课程和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更多演出结束后还可以“留下来”的东西,是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在学习话剧《雷雨》时,一开始学生们都难以理解剧中人物的压抑和痛苦。我就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真实情境——将教室布置为周府,关闭大面积的照明灯光,只留下一盏射灯直照着周府老爷的太师椅;投影大屏映出的暗沉的蓝光和模拟打雷的声音让黑暗的教室显得更加阴森恐怖;所有的座椅密集地摆在一起,学生只能用拘谨的姿势坐下;教室里到处贴着“静”的字样和周府家规,提醒着学生在周府学堂里不能随便说话,不可直视老爷,听到老爷的任何指令都要立刻回答“是,老爷”并执行指令……

接下来,学生们一个个走进“周府”,一开始还有不在状态偷笑的孩子,但当教室里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空间越来越逼仄,学生们被要求不能说话也不能动时,气氛渐渐变得压抑了起来。

扮演老爷的学生最后一个走进教室,坐在射灯下,拿着名单开始点名——每点到一个名字,就会随机要求对方做一些动作。就这样,他孤独地发着命令,学生抗拒地做着动作……当学生们走出“周府”、恢复了学生的自由身份后,每个人的情绪都变得低落了很多。

“我感觉好压抑!”“我也是,特别难受。”“有一种不自由的感觉。”“天呐,我都喘不上气了!”“人和人怎么能这么不平等?”扮演被压迫者的同学们的纷纷诉苦,“现在我能理解繁漪为什么有‘精神病’了。”“我现在的感受就是我爸妈真好!”“刚才我们只在那样的情境中待了十分钟我就已经受不了了,要是让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可能就‘疯’了!”……

很多书上都会简单的将周朴园定义为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虚伪冷酷、自私残忍的资本家,但扮演老爷的学生的反馈令我着实感到惊喜——“以前我不懂周朴园为什么那么凶,为什么非要逼繁漪喝药,现在我有点理解了,要是繁漪能不听他的,那别人也不会听他的了。而且我觉得周朴园也挺难的,我刚才发指令的时候,我也不敢让他们干太难的,要是他们干不了不干了,后面就没法进行下去了。”我原本以为命令全班同学会让他很享受,他却告诉我,他觉得当“老爷”很煎熬,因为他只是一个孤独的发令者,虽然大家都听他的,但是没有人能与他交流,同时他也有点害怕,怕别人如果不听他的指令他该怎么办。你看,经过情景内的亲身扮演,就算是尚且年幼的初中学生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物的所思、所想、所做!

经常会有家长在企业微信上联系我,跟我分享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表演的视频,每次家长们都会附上几个开心的表情包,说孩子每次上完戏剧课回家都很愿意跟他们分享在课堂上的新奇体验和新感受。还有家长拍过孩子在家里主动做家务的视频,因为孩子在戏剧课上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体会到了家长的不易。

 

 

Drama education

 

 

 

(学生在演出话剧《雷雨》)

 

 

04

用责任拥抱可能,戏剧伴你我成长

 

 
 
 

2022年是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也是北京市十一学校建校70周年,团委的干事们决定演出一部原创话剧为团组织和自己的母校庆生。我作为这部作品的指导老师见证了学生们从创意起步到剧本编写、招募演职人员、排练、转线上、复排、正式演出的全过程,看到了学生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展示出的坚韧和勇敢,在面对质疑和不确定性时的努力和责任担当,以及在最终收获鲜花和掌声时的笑脸与成长。

最初的困难来自剧本创作,负责编剧的同学们纷纷从零学起,细致认真地确定了每一幕的主题,接下来,又通过大量查找资料、请教历史和道法老师、翻阅新闻报道等方式不断寻找最合适的表达内容。但因为缺乏专业编剧技巧的训练,当我看到同学们交上来的初稿时,有几幕我甚至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写修改建议,连写得最好的那幕剧本我也对几乎每一个小段落都做了密密麻麻的修改批注。

但我和同学们都没有气馁和妥协——作为老师我没有选择更简单的直接上手改写,依然坚持用问题启发、给出多种建议等方式指导学生自主修改,充分尊重学生的意志,保护学生的热情。

学生们也没有亦步亦趋地执行老师的建议,而是怀着一种磨合和协商的态度,一方面,广泛吸纳外界声音,不断优化整个剧本,另一方面,大家也会考虑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坚定自己的观点。

回忆起整个剧本的编写经历,一位主创同学觉得,“这是一个包容协商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定自己内心的过程。”她始终对一句话感到印象深刻。那是《星星之火》剧本中的一句台词,也是剧组最真实的写照:“拥抱你的可能,然后成为你自己。”

 

 

Drama education

 

 

 

(罗亦肖老师在指导学生排练)

 

 

 

 
 

 

戏剧的排练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同学发现自己越排练角色越多了。有一位同学最初只是其中一幕戏的群演,随着排练中大家对剧本的不断精进,越来越多的角色被创造出来,她开始兼任主演,一个人分饰了三个不同的角色。她不仅没有抱怨台词任务的加重,还主动为自己设计造型,一遍遍地练习快速扎麻花辫和高马尾,挑战最快的换装时间,最终很多观众竟然都没有发现这三个角色是同一个人。

承担责任是每位同学在排练中体会的最深入的东西——戏剧是一门集体的艺术,任何一位演职人员的缺席或失误都会影响整出戏的演出效果。如何承担起自己职位应负的责任,如何为了集体荣誉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如何让一加一的效果大于二,剧组的每一位同学都在不断的磨合和努力中获得了成长。

 

 

Drama education

 

 

 

(学生在演出原创话剧《星星之火》)

 

 

 

 

戏剧教学探索之路注定不凡,我想用一首小诗表达出我的心声:

 

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

无花木却见春色,

无波涛可观江河。

妆彩的背后是你稚嫩的脸,

戏服里缝着的是百态人生。

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

聚散离合,悲喜忧愁,

酸甜苦辣,阴晴圆缺……

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

丰盈了你我不平凡的心。

 

 

 

 

 
 

感谢戏剧艺术兼具审美与哲思的魅力,感谢十一石景山秉持的创新精神,更要感谢我最亲爱的学生们所付出的真挚努力。期待未来,我们能在舞台上和教室里,继续携手创造更多美好的故事和回忆!

 

 

Drama education

 

 

让戏剧孕育梦想

 

让收获不止舞台

 

 

 

2024年3月15日 15:10
浏览量:0